普通型抗靜電與永久性抗靜電的區別
首先我們來了解“ESD”是什么意思?
ESD是代表英文ElectroStatic Discharge即"靜電放電"的意思。
然后我們再來一起看看靜電又是怎樣產生的?
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質子組成。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電子環繞于原子核周圍,一經外力即脫離軌道,離開原來的原子,進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電子數而帶有正電現象,稱為陽離子、B原子因增加電子數而呈帶負電現象,稱為陰離子。(如圖所示) 造成不平衡電子分布的原因即是電子受外力而脫離軌道,這個外力包含各種能量(如動能、位能、熱能、化學能等)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后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
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就會使得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荷如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其帶正電,而另一個體得到一些剩余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若在分離的過程中電荷難以中和,電荷就會積累使物體帶上靜電。所以物體與其它物體接觸后分離就會帶上靜電。通常在從一個物體上剝離一張塑料薄膜時就是一種典型的“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中脫衣服產生的靜電也是“接觸分離”起電。
固體、液體甚至氣體都會因接觸分離而帶上靜電。為什么氣體也會產生靜電呢?因為氣體也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當空氣流動時分子、原子也會發生“接觸分離”而起電。所以在我們的周圍環境,甚至我們的身上都會帶有不同程度的靜電,當靜電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放電。
我們都知道摩擦起電而很少聽說接觸起電。實質上摩擦起電是一種接觸又分離的造成正負電荷不平衡的過程。摩擦是一個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因此摩擦起電實質上是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各類物體都可能由于移動或摩擦而產生靜電。工作桌面、地板、椅子、衣服、紙張、卷宗、包裝材料、流動空氣。 另一種常見的起電是感應起電。當帶電物體接近不帶電物體時會在不帶電的導體的兩端分別感應出負電和正電。
其它起電方式有: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
靜電對電子產品損害有哪些形式?
靜電的基本物理特性為:吸引或排斥,與大地有電位差,會產生放電電流。這三種特性,能對電子元件的三種影響:
1.靜電吸附灰塵,降低元件絕緣電阻(縮短壽命)。
2.靜電放電破壞,使元件受損不能工作(完全破壞)。
3.靜電放電電場或電流產生的熱,使元件受傷(潛在損傷)。
4.靜電放電產生的電磁場幅度很大(達幾百伏/米)頻譜極寬(從幾十兆到幾千兆),對電子產器造成干擾甚至損壞(電磁干擾)
如果元件全部破壞,必能在生產及品管中被察覺而排除,影響較小,如果元件輕微受損,在正常測試下不易發現,在這種情形下,常會因經過多層之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時,才發現破壞,不但檢查不易,而且其損失亦難以預測。要耗費多少人力及財力才能清查出所有問題,而且如果在使用時才察覺故障,其損失將可能巨大。為了消除靜電,我們引入防靜電/抗靜電的概念,下 面恒升實業(香港)有限公司來區分下什么是普通型抗靜電(又稱:遷移型),什么是永久型抗靜電
普通型抗靜電與永久性抗靜電的區別?
1.普通抗靜電分子結構和特征基團性質
普通抗靜電劑的效果首先取決于它作為表面活性劑的基本特性――表面活性。表面活性與分子中親水基種類、憎水基種類、分子的形狀、分子量大小等有關。當恒升抗靜電劑分子在相界面上作定向吸附時,就會降低相界面的自由能及水和塑料之間的臨界接觸角。這種吸附作用,與基體的性質有關,而且還與表面活性劑的性質有關。根據極性相似規則,表面活性劑分子的碳氫鏈部分傾向與高分子鏈段接觸,極性基團部分傾向與空氣中的水接觸。高分子材料作為疏水材料,恒升抗靜電劑在其表面的主要作用就是形成規則的面向空氣中的水的親水吸附層。
在空氣濕度60%以上的情況下,親水性好的抗靜電劑會結合更多的水,使得聚合物表面吸附更多的水,離子電離的條件更充分,從而改善抗靜電效果。通過質子置換,也能發生電荷轉移。含有羥基或氨基的HESION抗靜電劑,可以通過氫鍵連成鏈狀,形成抗靜電效果。但在干燥的空氣環境中,抗靜電效果非常差。只有在相對濕度60%的環境中貯存一段時間之后,才表現出最佳的抗靜電效果,而且受濕度的影響非常大。但是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其作用效果明顯下降。
2.宇碩永久性抗靜電分子結構和特征基團性質
永久性抗靜電性能相對較好且穩定持久而被稱為永久性抗靜電劑。永久性抗靜電劑與基礎樹脂之間以合金形式共混,均勻而細微地分散成線狀或網狀;導電通道。基體高分子與親水性聚合物(或其共聚物)組成的共混體系的結構狀態發現,親水性聚合物在特殊相容劑存在下,經較低的剪切力拉伸后,在基體高分子表面呈微細的筋狀,即層狀分散結構,而中心部分則接近球狀分布。這種蕊殼結構中的親水性聚合物的層狀分散狀態能有效地降低共混物表面電阻,并且具有永久抗靜電性能。宇碩抗靜電劑可分為永防和普防兩類。